中國社會科學網12月6日報道在我校舉辦的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人文交流合作國際研討會,報道內容如下:
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人文交流合作國際研討會在徐州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廣祿)12月5日,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人文交流合作國際研討會在江蘇師范大學舉行,會議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江蘇師范?學主辦,江蘇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徐州市政府研究室承辦。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王廣祿/攝
會上,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芮國強作開幕式致辭,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國家官方代表發表致辭與賀信,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新科代表會議主辦方講話。
芮國強介紹了江蘇師范大學近年來的發展情況特別是2024年成功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等標志性成就。他表示,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時代背景下,學校高度重視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教育交流合作,先后接收76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來校學習,同時,連年選派優秀教師和學生前往發展中國家開展教育援助、學術交流和志愿服務活動。在學術研究領域,學校同國際國內專家學者圍繞共同關心的全球性問題,持續深入開展合作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不僅為友好國家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也為共建“一帶一路”、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江蘇師范大學的力量。當前,共建“一帶一路”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實現辦學層次歷史性躍升的江蘇師范大學將以此次研討會的召開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加強與發展中國家人文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研究,為更好發揮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和徐州重要節點城市的重要作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張新科表示,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要務,也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人文交流更是日益密切,從之前的基礎設施項目,到如今的應對氣候變化、環境可持續發展、包括老齡化在內的區域衛生安全等新的合作焦點,不僅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經濟發展狀況,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極大地增進了相互間的了解和友誼,為深化各領域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人文交流合作,是促進民心相通、增進政治互信的關鍵所在。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與信任,是國家間友好關系得以長久穩固的源泉。民心相通,為國家之間在政治層面開展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對話與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使各國能夠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為充分發揮學術研究對人文交流合作實踐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系統思維推進文化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文化交流合作,創新傳播的方法與渠道;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做大做強“互聯網+人文交流”,從而為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鑒開辟出更多新路徑,為增進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友誼、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與會人員合影 本網記者王廣祿/攝
會議期間,國內外專家學者會議圍繞“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人文交流合作”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以期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報道網址鏈接: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2/t20241206_5817426.shtml?jump_from=1_05_37_01